2025年11月13日,在紐約市帕克大道270號的摩根大通全球總部大樓外觀。
據CNBC報導,摩根大通已經完成安排,確保能從負責幾乎所有與顧客銀行帳戶連結的第三方應用程式所發起的資料要求的金融科技公司獲得補償。
摩根大通已更新與金融科技中介的合約,這些中介負責其系統上超過95%的資料互動,包括Plaid、Yodlee、晨星和Akoya等公司,摩根大通的發言人Drew Pusateri透露。
"我們已達成協議,將使開放式金融生態系統更為安全且更具可持續性,並允許消費者繼續可靠且安全地存取他們最喜愛的金融產品,"Pusateri表示。"自由市場發揮作用了。"
這一發展是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產業間長期衝突的最新篇章,爭議焦點是對顧客帳戶的存取權。傳統上,像Plaid這樣的中介在顧客使用金融科技應用程式(例如Robinhood)進行資金轉帳或餘額查詢時,無需付費就可存取銀行系統。
這種動態似乎在2024年末被納入法律,當時拜登政府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制定了“開放銀行法規”,要求銀行無償與其它金融公司共享顧客資料。
然而,銀行在法庭對CFPB法規提出挑戰,並在5月取得進展,當時特朗普政府要求聯邦法院將此規則宣告無效。
隨後不久,摩根大通 — 按資產、存款和分行數量計算為美國最大銀行 — 據報告向中介表示將開始收取價值數億美元的顧客資料存取費用。
對此,金融科技、加密貨幣和風險投資業領袖聲稱,銀行的行為構成"反競爭的尋租行為",對創新和消費者存取熱門應用程序不利。
據知情人士透露,經過數週的談判,摩根大通與中介達成協議,將價格從最初的提案中降至更低,並就資料請求服務做出讓步。
一位匿名風險資本投資者指出,金融科技公司在CFPB當前對開放銀行法規的修訂,不確定是否會偏向銀行或金融科技實體之際,更希望有既定資料共享率帶來的穩定性。
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均未披露其合約的具體條款,包括財務條件或合約期限。